马来西亚传染病防控体系、防控经验及挑战
马来西亚卫生部公共卫生医师 再纳尔·阿比丁·巴卡尔
传染性疾病会导致疾病、伤残和死亡,扰乱整个人口、经济和政府体系。那么在马来西亚它仍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负担,我们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的环境、卫生都在改善,我们的协调方案、疾病监测和机构间的合作都越来越频繁,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传染病的严重负担。马来西亚卫生部疾病控制局的历史本身是一个基于项目的机构,最开始是在1961年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计划,一直到1991年我们才成立了疾病控制局,在2000年我们设立了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和区域公共卫生实验室。
至于我们的组织结构,所有的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都是我们疾病预防控制局的管辖内容,我们分成不同的科室,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科叫做传染性疾病科,其实这是一个处,应该说是传染性疾病,它是负责媒介传染病、结核病和麻风病、艾滋病、性病、人畜共患病、疫苗可预防疾病和经水、食物传播的疾病。我们还设立了监测处,这个处是负责监测工作的,这个监测既有针对传染性疾病也有针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我们的疾病控制计划覆盖范围是比较广的,它涵盖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的所有传染病和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由所有部门贯彻疾病控制计划。那么传染性疾病包括公共卫生实验室,非传染性疾病还包括职业和环境卫生,另外我们还有监测和快速响应的工作。
马来西亚的监测体系跟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基于指标和基于事件来进行监测,我们也有法定传染病这样的做法,我们有一些监测是基于指标的,有一些是基于事件的。另外,我们还有一些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比方说和兽医服务部进行合作,还有基于社区的监测,我们有一些机构间的合作,像我们有专门针对人畜共患病的机构,我们也跟他们进行合作。跟其他东盟国家一样,我们的监测也是分级的,有国家级的、州一级的和区一级的,在国家级有疾病控制局,在州有卫生控制部。基于指标的监测,我们有法定报告的做法,这是基于《1988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报告,根据这个法律,有28种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就是所有的医生一旦发现这些传染病都要进行报告。我们有28种法定传染病,而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进行24小时内的报告,要基于医院、诊所进行这样的报告,无论是政府还是私营部门的医院和诊所都要进行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有一些疾病是在24小时内就要进行报告的,主要就是9种,分别是霍乱、登革热、白喉、埃博拉—马尔堡病、食物中毒、鼠疫、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和黄热病。另外,我们还有基于实验室的监测,这其实也是基于指标监测的一种,这是从2005年开始实行的,由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来进行协调,优先考虑的病原体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脑膜炎双球菌、B型流感、霍乱狐菌、登革热和寨卡,另外我们还有哨点监测,比如流感样疾病的报告和监测。我们有一些哨点诊所,一旦出现了严重的极性呼吸道感染也是要进行报告的。此外,我们还有基于事件的监测,刚才我也跟大家分享了我们这方面是基于症候群的监测,也就是说在人群中监测具有指定的临床特征,但是没有具体的诊断疾病频率。这是由临床医生来对他们做出诊断,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去关注临床的一些综合症,在获得实验室资料之前能够关注这样一些临床的综合症。另外我们还有舆情监测,会作为预警信号在发现疫情爆发及异常事件当中进行舆情监测,加强监测。
在马来西亚,我们所监测的一些疾病,比方说食品引发的、水源引发的,我们主要关注登革热、疟疾、结核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从2014年开始,登革热有了越来越高的发病率,而且死亡率也在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监测开展得更好了,而且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了做快速检测的方法,在马来西亚,我们会通过实验室的快速检测进行病例的确认。2014年病例数和死亡数都在增加,但是从2015年开始这个数据就在下降。在疟疾方面,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朝着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的目标前进,我们希望到2020年马来西亚能够完全消除疟疾。马来西亚结核病的病例数仍然处于高位,这是因为我们增加了对于患者的筛查,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当中的筛查,像合并感染、结核和艾滋病人群当中,风险非常高。我们还扩大了筛查和登记率,每一个患者的10个接触者都会接受我们的筛查。这里大家看到的是艾滋病的病例和登记率,在2002年发病率达到了22/100000,之后有所下降,所以我们实际上是在稳步朝着千年发展目标来前进。这里是水和食品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大家可以看到霍乱、伤寒、甲肝的发病率,这张图显示的是乙肝的病例数和登记率,在2003年以前我们没有把数据放在这里,但实际上从2003年我们开展了乙肝的登记,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对乙肝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而且那些接受美沙酮替代治疗的人的数量也在增加,所以我们看到乙肝发现率在增加,登记率也在增加。麻疹的发病率在80年代是高峰,在1999年—2000年的时候又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人群当中的免疫力在减少,所以会有这样的小峰值。我们上一轮的强化免疫是面对9个月以下的婴儿人群,在2000年开展了强化免疫之后麻疹的发病率又能够迅速下降。手足口病在马来西亚不算一个严重的传染病,不过马来西亚也是非常关注手足口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接下来我很讲一下马来西亚的传染病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我们有公共卫生响应,加强了监测系统,有传染病的早期预警系统,还有一个快速评估和快速响应小组,能够获得有关的专业力量,在疫情爆发的时候能够有效地提供快速的评估和响应。另外,我们在区、州和国家成立了不同级别的评估响应小组,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应急响应和管理程序。
我们已经根据第九个马来西亚计划成立了危机应急准备和响应中心,在2007年5月7日由时任卫生部长主持建立了这样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是所有公共卫生相关活动的指挥中心,它会应对国家响应中心所协调的重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爆发和自然灾难,像MH370、MH17等这样的灾害发生的时候都是由这个中心来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另外,我们也有医疗方面的响应,就是医院的急诊和临床服务,我们有定点医院,我们有分针和急诊科,有遏制和鉴别的手段,此外我们还有病房和隔离设施,我们增加了传染科医生的数量,另外还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比方说呼吸道、胃肠道和神经病学。还有储备抗病毒,抗生素,疫苗和个人防护设备等,在能力建设方面,我们有一个项目叫做流行病智能计划,这个是从2002年开始的,鼓励大家在实践中学习,我们也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来召集研究员、毕业生来参与处理公共卫生事件。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和孟加拉、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开展了合作,还有“东盟+3”机制,另外还有马来西亚—泰国双边会议,以及东南亚医学情报中心。另外,我们在2005年也开始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卫生条例》,有一些疾病就会根据这个《国际卫生条例》直接报给世界卫生组织。
问题和挑战方面,在马来西亚,我们面临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带来的挑战,人们的土地利用模式被改变,不良的土地利用模式使人类与动物传染源的接触增加,因而出现新发或者以前未知的传染性疾病。另外还有人口特征和行为,比如说人类易感性,我们的免疫系统有的受损或者是混杂使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耐药,还有就是气侯和天气的变化。讲到相关的问题和挑战,其实还有技术和工业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国际旅游和贸易带来的挑战,另外在马来西亚的公共卫生措施也是不足的,我们的基础设施不够、我们的疫苗供应不足,我们也真的是比较庆幸没有大规模的灾难,要是有的话我们的确缺乏基本的设施来应对大规模的灾害或者疫情。
关于未来的方向,我们正在建立马来西亚CDC中心,就有点像美国的亚特兰大CDC中心,我们希望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做法,我们已经改善了内部的监测机制,我们的监测是基于网络的,这样就可以实现网络直报,在马来西亚的任何一个地方所发生的疫情都会迅速的通过在在线报到中央,我们也将会提高实验室的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对能力。我们还会加强诊断和参比实验室的建设,对于特定和优先级别的传染性疾病实施支持和评估防治计划,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在卫生保健设施中加强感染宏观计划和鼓励大家正确使用抗生素,另外我们会通过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及时更新和传播信息,并且还要审查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
新发传染病是复杂的卫生问题,传染病是一个持续的公共卫生问题,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无论我们在哪一个层级对于传染病进行管理,传染病都将会持久的存在,阻碍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点在我们看来就是薄弱的监测系统、实验室支持不足、缺乏流行病学专业知识、缺乏响应,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有政治意愿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