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
2016-11-01 16:13:54   来源: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

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防控经验及挑战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  梁晓峰
 
  中国,人口已经逼近14亿。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公共卫生体系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或者说从建国以来,我们都在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从国家一级到省一级再到市一级、县一级,我们在乡村的村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省、地和县级单位共有242000名工作人员,有些是做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有些是做管理工作的,总体而言,24万多名工作人员,这是我们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到现在积累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峰值年,就是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人有这样的全国大串联,也因此我们看到了非常高的传染病发病率,有些是流感,有些是疟疾患者。在此之后,中国开始进行计划免疫项目,我们的疫苗接种工作开展得非常好,特别是在儿童人群和在城市人群,我们可以看到,传染病的发病在大幅度的减少,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的人群当中。当时,中国已经向世界打开了自己的国门,我们的经济实现了迅速的发展,我们的卫生工作、我们的爱国卫生运动也是如火如荼地开展,使得我们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所以我们的水变得更洁净了,而我们的公共卫生状况也变得更好了。
 
  但是在2003年的时候出现了SARS(非典),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那以后我们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报告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敏感性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就很快可以把出现在基层的这些传染病直报到中央。
 
     从全国十大法定传染病的发病顺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发病最高的是手足口病,然后是感染性的腹泻病、乙肝、肺结核、梅毒、丙肝、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淋病,这就是在中国前十大法定传染病。那么在艾滋病方面,大家可以看到现存活的感染者是57.7万例,死亡18.3万,估计全国人群总感染率约为0.06%,仍然有约31.1%的感染者未被发现,而且主要的传播途径现在还更多的是性传播。而在肺结核方面,我们中国的发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排首位的是印度,第二位就是中国,现在我们大约有500万患者,每年报告的病例大约为100万例,而新发耐多药结核也是一个主要的挑战,另外我们还有着9000万的乙肝患者和760万的丙肝病毒携带者。
 
  从法定传染病死亡顺位表大家可以看到排序前三的分别是艾滋病、肺结核和狂犬病,这是最重大的三个死因。中国社会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我们更加国际化,气候也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涌现出了很多新的疾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有些是再发的疾病。比方说流感、埃博拉、非典、中东呼吸综合症等等都在威胁着中国人民的健康。今年又出了寨卡病毒,中国也受到了波及,我们的输入来源包括委内瑞拉、美属萨摩亚、苏里南和圭地马拉,这是9月底之前的数据。
 
  如何应对这些传染病所构成的挑战呢?首先一个手段就是法律支持,要有法律,从1989年开始,我们在中国开始实施一个重要的法律法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这个法律是198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然后在非典之后又进行了两次修订,它的原则和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依靠科学、依靠群众。那么对于传染病防控来说,这里头的工作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的时候,比方说和非洲国家进行交流的时候,我经常建议他们在进行传染病防控方面首先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要获得法律的支持。那么经过非典的洗礼,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市级层面,几乎所有的CDC都加强了自己的能力。卫生应急和新能力体系的建设是在2003年非典的疫情爆发以后建立起来的,现在在应对很多疫情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自然灾害后的应对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制定了很多的技术策略,有一些是消除的策略,比如说脊灰消除的策略,还有消除目标,比如麻疹和疟疾,还有易爆发传染病快速应对策略,还有应对疫苗可预防疾病,像EPI和计划免疫的策略。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起了及早发现和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战略,比如2003年的非典和2005年的H5N1禽流感,以及2008年的手足口以及2009年的H7N9流感。手足口当是有100万的病例。
 
     我们制定了国家的防控规划,是针对四个重要的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结核、乙肝和血吸虫病,这四个疾病我们都投入了很多的资金来进行研究和防控,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专项的疾病综合监测系统,这个系统也是非常的有效。我们还加强了易爆发传染病的监测,对每一个病例我们都进行了调查,都有CDC的专家参与进行调查,我们还建立了专项疾病的监测系统。对于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我们建立了国家的免疫规划,之前我们是有4种疫苗预防6种疾病,但是从2007年,我们扩大了疫苗的种类,有14种疫苗可以预防15种疾病。我们还加强了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我们监测的系统是非常全面,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传染病的监测,还包括其他信息的收集和监测。这是39种传染病,正如大多数的国家一样,我们法定报告传染病从国家一级到镇一级,我们建立起了网络直报系统,是基于病例个案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个被动监测,它覆盖100%的疾控中心、98%的县级卫生医院和94%乡镇卫生院。通过我们的监测、通过我们做的大量工作,我们积极的应对了艾滋病的流行,我们扩大了艾滋病的检测、扩大了艾滋病的治疗,在TB方面,1990年—2010年结核病患病率死亡率下降了一半以上,对一些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发病率也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比如说像脊灰和麻疹、乙脑、血吸虫病、疟疾的感染率也下降到了最低水平。
 
    那么在未来中国和东盟如何加强传染病防控的合作呢?我们首先需要建立起常规的沟通交流机制以更好的来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流,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建立技术咨询委员会,也就是专家组,在所有的国家都建立起技术咨询委员会,我们要分享经验、要进行联合的研究,比如说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像埃博拉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能够更好的进行联合的应对。我们觉得我们的重点疾病应该是新发传染病,比如说像手足口、禽流感、寨卡、中东呼吸综合症,在本次会议当中我们一直都谈到这些新发的传染病。还有一些传统的传染病应该是我们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疟疾、登革热、艾滋病、结核、血吸虫。

上一篇:越南传染病防控体系防控经验及挑战
下一篇:第三届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结语

主办单位: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第四届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嘉宾

(一)线上嘉宾(约50人):1.包括东盟10国国家卫生部疾病防控机构官员及专家和东盟秘书处代表。
2.WHO 专家1名。(已尝试通过国家卫健委国际司邀请)

(二)线下嘉宾(约120人):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员和专家10人;
2.31个省(自治区)的卫生健康委分管领导及疾控中心主要领导、专家,约65人;...

第四届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日程

▪ 2022年9月14日全天嘉宾报到

▪9月15日(09:30-12:00)第四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开幕式暨全体会议

▪ 9月15日(14:30-15:10)疾病防控合作分论坛开幕式。

▪ 9月15日 (15:20-17:10)主旨演讲。

▪ 9月15日(17:10-18:10)专题研讨会。

▪ 9月16日(8:30—12:45)专家学术演讲。

▪ 9月16日 下午嘉宾返程。

copyright©首届中国-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桂ICP备08000902号